狗狗出現局部脫毛該怎麼辦?快速了解狗狗皮膚病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2024-12-30

狗狗出現局部脫毛該怎麼辦?快速了解狗狗皮膚病的原因及治療方式!

你的毛孩平常有在刷牙嗎?不像皮膚病或腸胃問題一樣,有症狀時能夠馬上發現,有時候狗主人們可能會不小心忽略了狗狗的口腔健康保健。千萬別等到狗狗口腔疾病已經很嚴重了才治療,如有發現疑似症狀就要趕快至獸醫院做全面性的檢查。而平日也需要做好口腔清潔,以及定時洗牙,別讓口腔疾病悄悄找上門!擔心自己對狗狗口腔疾病不夠了解?別擔心!在這篇文章中,Terrymon整理了關於4種常見的狗狗口腔疾病問題,趕快來了解疾病的症狀、治療方式,以及平日的保健常識。

1.觀察皮膚狀況

主人們平時就要仔細觀察狗狗的皮膚和毛髮是否有明顯的變化。皮膚是否有紅腫、發炎、潰爛、搔抓的跡象,以及脫毛的程度和範圍。尤其是長毛的狗狗,因為毛髮較長,較不容易看到大面積的皮膚,很容易忽視了潛在皮膚病危機。也可以留意狗狗皮膚是否有不一樣的色塊、濕疹、皮屑增多、傷口潰爛發炎或其他異常。檢查時也可以透過觸摸皮膚,感受是否有異常的熱度、乾燥、油膩感或很重的體味。

2.檢查是否有出現局部泛紅、紅疹或膿包

正常健康的狗狗皮膚顏色應該為淡淡的粉紅色,如果皮膚突然變得很紅或有出現膿包、丘疹,很有可能皮膚已經有微微的發炎,這時就要特別留意狀況是否有改善,如果沒有的話,要盡早就診。

3.檢查是否有局部掉毛

狗狗掉毛的情況用肉眼就能觀察得出來。如果家中飼養的是短毛犬,則可以直接看到有些區塊已經出現小範圍落毛,以及是否有往外擴散。長毛犬則由於前面所說的,毛髮較長容易遮蓋皮膚難檢查,建議主人們可以在幫狗狗們梳毛的時候,將小範圍的毛髮撥開觀察。在換毛季的時候,狗狗們斷斷續續經歷換毛,容易使得皮膚病造成的局部脫毛被忽視,因此也要特別留意。另外也可以同步檢查狗狗們的毛髮是否有斷裂、斷裂或變得脆弱的情況。

4.觀察狗狗的行為,是否反覆舔拭同個部位?或頻繁搔癢?

對於一般正常的狗狗來說,舔舐是一種清潔身體、紓壓及打發時間的行為。但若是舔舐同個部位的頻率與過往不同,甚至過度舔舐致同一個部位泛紅、脫毛甚至流血,則表示該部位可能是有皮膚病,才會導致狗狗反覆舔舐。而反覆舔舐也有可能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包含生活中出現重大變化,像是環境出現異味導致狗狗想把自己清理乾淨才過度舔舐。

如果狗狗抓癢的頻率突然變高,例如:平時一天抓癢約2-3次,近期每半小時就會一直不停抓癢等等。如果這樣子的情況發生時間不只一天,連續兩天以上都頻繁抓癢的話,甚至在地上打滾試圖抓癢,就要注意有可能是皮膚病的前兆。

1.跳蚤和蟎蟲感染的皮膚發炎

當狗狗的皮膚遭受跳蚤和蟎蟲的感染,並且當狗狗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則很容易引起狗狗特定部位的皮膚受到刺激進而發癢,也會導致狗狗舔咬和搔抓該區域。

當狗狗遭受寄生蟲或蟎蟲叮咬之後,引發身上原本就有的黴菌感染所導致的皮膚問題,就叫做表層細菌性毛囊炎。而這種毛囊炎也有可能因為環境濕度或溫度變化,進而發生感染的情形。防護的重點是降低受到跳蚤或蟎蟲叮咬的機會,並降低活化細菌的因素。

2.黴菌感染造成的皮膚發炎

若是狗狗遭受皮膚黴菌感染,會出現如皮癬(Ringworm)的皮膚病,症狀包含狗狗的皮膚變得乾燥、潰爛,並可能伴隨脫毛。

如果是狗狗的腳趾間受到黴菌感染,則可以稱作「趾間膿皮症」或「足皮膚炎」,顧名思義是好發於腳趾間的皮膚發炎情形。有可能會發生搔癢、紅疹、膿包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因為疼痛造成走路跛腳。

3.過敏性皮膚炎

有些狗狗可能生來就對某種食物、環境或特定物品過敏,會導致眼睛、嘴周、耳朵內側、腳掌、腋下或鼠蹊部等位置出現發炎、紅腫、瘙癢和脫毛的症狀。若是狗狗發作急性的皮膚過敏,建議主人優先去除會造成過敏的環境或物品,症狀就能獲得初步緩解。

4.嗜舔性皮膚炎

嗜舔性皮膚炎是指當狗狗因為已經罹患其他皮膚病時,導致發癢不適進而反覆舔咬、過度抓癢時,出現的脫毛及泛紅症狀。較常見於狗狗的軀幹、尾巴根部、內側大腿、前側小腿或頸部等等區塊,包含紅腫、紅疹或落毛都是常見的表徵。

5.濕疹

濕疹是一種慢性的皮膚炎症,可能由過敏、環境刺激或遺傳因素引起。但其實在獸醫界中,沒有濕疹這個確切病名。獸醫師使用濕疹來跟主人們解釋的原因是,狗狗們因為搔癢導致的皮膚小丘疹,外觀很像人類的濕疹。為了方便飼主們理解,才會使用濕疹來解釋以幫助理解。

狗狗得到皮膚病的原因很多,而絕大多數是因為黴菌感染所導致的。台灣由於環境潮濕悶熱,也因此造成黴菌容易滋生感染狗狗。造成皮膚病的原因可區分成兩種,原發病因和繼發性病因,原發性病因指的是指這些因素直接導致皮膚病,而繼發性病因指的是這些因素間接導致皮膚病。常見的狗狗皮膚病原發病因包含寄生蟲、黴菌感染,以及過敏、免疫系統異常等等,繼發性病因則包括未好好控制細菌導致過度生長等等。

若想要控制皮膚病,需從根本下手,針對原發性的病因去治療。以下為5種常見狗狗感染皮膚病的原因:

1.外來寄生蟲感染

台灣位居亞熱帶,全年環境潮濕悶熱,讓寄生蟲容易滋生,而狗狗蓬鬆的毛髮也讓寄生蟲們更容易存活。絕大多數的寄生蟲是透過蚊蟲叮咬來傳染的,例如:疥癬蟲、毛囊蟲、跳蚤等等,甚至有部分寄生蟲也會感染到主人身上。飼主們可以特別留意,每一種寄生蟲喜歡寄生的位置不同,例如:跳蚤喜歡寄居在尾巴、腰部、脖子或肚子,蟎蟲則好發於狗狗背部毛髮較多的地方,而疥癬蟲則容易在狗狗關節、耳朵邊緣或肚子發現。若是特定部位發生皮膚病,則可針對該部位容易寄生的寄生蟲去檢測。

寄生蟲無法透過肉眼檢查發現,需經由顯微鏡檢查毛髮或皮屑才能發現,飼主們可以定期給予狗狗除蟲藥物,以降低寄生蟲感染的機率。

2.黴菌感染

狗狗如果身體免疫力不好,則較容易被黴菌感染,需要用顯微鏡檢查毛髮根部是否還有殘存的黴菌孢子。黴菌頑強,一般治療需要較長的時間,由1個月至2個月不等,也有可能透過接觸傳染給主人。

3.過敏

狗狗常見的過敏原因是對食物過敏或對環境過敏源(特定塑膠製品)。如果狗狗免疫力下滑有可能較容易過敏發作,而由於過敏大多數是因為狗狗本身的體質所引起,所以很難根除。主要的治療重點會放在緩解皮膚不適、治療症狀。

4.內分泌異常

如果狗狗本身有甲狀腺機能低下或者是腎上腺功能亢進的問題,有可能會造成局部脫毛,引起皮膚病。

5.皮脂漏症

我們常見的脂漏性皮膚炎,大多數狗狗都有可能得到,常見的症狀是毛屑增多、皮膚油膩、體味重等。脂漏性皮膚炎會讓狗狗代謝速度異常,產生過多皮屑,有點像是人類的頭皮屑。造成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也可分為原發性的,與遺傳和品種有關,以及繼發性的,因為過敏或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主人們必須注意,得了脂漏性皮膚炎之後,容易滋生細菌和黴菌,造成其他併發的皮膚病。

定期刷牙、提供適當的飲食和使用口腔護理產品是維持狗狗口腔健康的重要日常照護方式。來看看要怎麼執行吧!

1.定期使用抗寄生蟲藥物

造成狗狗皮膚病的一種主要原因是,寄生蟲或蟎蟲感染,也因此若主人們能定期給予狗狗們抗寄生蟲的藥物,就能預防這些蟲蟲感染引發的皮膚病,同時降低跳蚤或壁蝨等血液寄生蟲感染狗狗的機會。

2.定期洗澡、梳理毛髮

飼主們要記得定時幫狗狗清潔,除了清除老舊打結的毛髮、皮膚表面的髒污之外,在翻開毛髮檢查的時候,也能盡早發現皮膚上是否有局部脫毛或者被寄生蟲感染等等。

3.使用溫和洗毛劑洗澡

平時幫狗狗洗澡時,或狗狗寵物美容的時候,都要記得留意使用溫和的清洗劑及洗毛劑,避免因洗潔清成份太過複雜造成皮膚刺激,引發皮膚病。如果是皮膚偏乾、皮屑較多的狗狗,可以使用內含燕麥、神經醯氨等保濕成份的洗潔精。

4.維持環境整潔、補充保健食品

造成狗狗皮膚病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環境髒亂導致皮膚過敏,也因此主人們要留意定時清理狗窩,以及狗狗常待的地板、床墊或毛巾,能殺死部分的寄生蟲、黴菌和塵蟎等等的過敏原。

主人們也可以在狗狗的飲食上下功夫,透過補充脂肪酸,可以維持皮膚的健康,包含修復皮膚的保護屏障,以及增加皮膚毛髮的光澤。

狗狗皮膚病難防,但定期投藥以及維持每日良好的清潔習慣,能降低罹患皮膚疾病的機會。

猜你喜歡的文章猜你喜歡的文章

狗狗口腔保健室 – 認識4大狗狗口腔疾病、治療方式!

家中的狗狗平常有在刷牙嗎?不像皮膚病或腸胃問題一樣,有症狀時能夠馬上發現,有時候狗主人們可能會不小心忽略了狗狗的口腔健康保健。千萬別等到狗狗口腔疾病已經很嚴重了才治療,如有發現疑似症狀就要趕快至獸醫院做全面性的檢查。而平日也需要做好口腔清潔,以及定時洗牙,別讓口腔疾病悄悄找上門!擔心自己對狗狗口腔疾病不夠了解?別擔心!在這篇文章中,整理了關於4種常見的狗狗口腔疾病問題,趕快來了解疾病的症狀、治療方式,以及平日的保健常識。

貓咪太熱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毛家長不可不知的貓咪中暑資訊總整理

近年來夏天的溫度越來越高,不只我們覺得酷暑難耐,貓咪也很容易受到高溫影響,一般來說貓咪的體溫會維持在27~39°C之間,如果超過40°C代表毛孩已經中暑,需要趕緊應對處置,不然有很高的機率會留下後遺症。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來認識貓咪太熱症狀、中暑原因以及診療預防的方法,讓貓咪有個涼爽安心的夏天。

貓咪眼睛分泌物顏色正常嗎?從4種分泌物顏色判斷是否有健康問題

貓咪眼睛分泌物正常顏色是白色半透明混濁的樣子,乾燥後會變成褐色,且大小如同綠豆般小巧;當貓咪用爪子清潔面部時,通常這些分泌物也會隨之掉落。但若貓咪眼睛分泌物突然變多,或是呈現其他奇怪的顏色時就要特別注意了。本篇將從貓咪眼睛分泌物顏色和貓咪眼睛外觀,帶大家一起關心貓主子的眼睛健康,並說明如何維持貓主子的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