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狗狗現在正被搔癢困擾嗎?5分鐘掌握黴菌感染成因及治療方式

你家的狗狗現在正被搔癢困擾嗎?5分鐘掌握黴菌感染成因及治療方式

台灣因為天氣較悶熱潮濕,再加上狗狗毛又長,如果沒多加注意生活上的小細節,很容易就會感染皮膚病!今天就要帶大家認識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黴菌」,包括狗狗黴菌會有哪些症狀、該如何處理及治療,身為主人的我們必須先瞭解,才能及時幫寶貝們解決困擾,也能事先預防感染發生。

飼主們如果發現狗狗身上有皮膚上問,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為狗狗預約獸醫,如果確定黴菌感染,會進行檢查知道黴菌的種類,及時採取對應的治療方式。

在等待看獸醫的期間,主人們可以先幫狗狗洗澡並用乾淨的毛巾擦乾身體,同時注意家裡環境清潔,避免黴菌再次感染。另外,千萬別讓狗狗過度舔抓受影響的部位,避免黴菌的擴散,如果家中還有飼養其他寵物,也要先隔離以防止毛孩在打鬧間傳播黴菌。

黴菌無所不在,尤其是家中潮濕的角落最容易滋生,不過狗狗會感染黴菌其實成因相當複雜,也不全然是因為環境問題,以下就帶著飼主們一起來檢視,哪些原因可能導致牠們出現皮膚病。

1.過於潮濕的環境

潮濕、溫暖的環境是黴菌生長的理想場所,如果狗狗長時間處於濕氣重或不通風的地方,就很容易滋生黴菌。

2.皮膚有傷口

狗狗如果皮膚上有創傷,如過敏反應、傷口或皮膚損傷,就可能會使這些部位變得更容易遭到黴菌入侵。

3.免疫系統下降

當狗狗的免疫力下降,就代表對抗外界病毒的免疫力也跟著減弱,此時就容易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害,包括黴菌。

4.接觸其他受感染的動物或環境

多數寄生蟲會透過相互接觸而傳染,如果狗狗接觸了感染黴菌的動物,或是與牠們共用物品及環境,就可能會被傳染黴菌,因此家中養許多毛孩的飼主,一定要特別注意。

狗狗感染黴菌的症狀有許多種,會因為感染部位及菌種不同,而有不同的反應,若發現家中狗狗有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才不會越來越嚴重。

1.皮膚症狀

黴菌所引起的皮膚病,會讓皮膚出現發炎、紅腫、搔癢等情況,導致狗狗會頻繁地去抓感染部位,進而引起脫毛、皮屑或結痂狀況。

2.消化道症狀

狗狗如果是因為飲食變質或不乾淨而染上黴菌,就可能引起腸胃不適而吃不下飯,甚至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問題。

3.呼吸道症狀

若黴菌是從狗狗的呼吸道入侵,就會像過敏一樣,出現鼻塞、咳嗽、流鼻涕、打噴嚏或眼屎增多等症狀。

4.其他症狀

輕微的黴菌感染其實大多都是搔癢、紅腫,但較嚴重的話,也會出現指甲斷裂、變形,或者是尿頻、尿痛等泌尿系統方面的狀況。

狗狗黴菌治療方式有許多種

及早發現和治療,狗狗的黴菌就越快好!有些飼主會認為,狗狗長黴菌就像人類過敏一樣過一段時間會自動好,事實上拖越久只會更嚴重,最好還是盡快帶去動物醫院治療,通常獸醫會使用以下幾種方式來醫治。

治療方法1:先幫狗狗剃毛

一般來說毛比較長的狗狗會先剃毛,一方面是比較方便進行治療,另一方面則是防止黴菌繼續透過毛髮擴散到身體其他地方。

治療方法2:擦藥膏

這是常見又簡單的方式,不過比較麻煩的是狗狗很容易舔掉,因此必須給狗狗戴上專用的伊莉莎白頸圈,避免舔拭傷口再次細菌感染。

治療方法3:口服藥物

口服藥物算是輔助治療,通常醫生會開抗生素、抗真菌藥等,較嚴重會搭配打針或藥膏來加強,飼主一定要記得聽從醫生指示按時給毛孩服藥。

治療方法4:藥浴洗澡

感染黴菌的狗狗,若飼主稍稍沒有注意,就可能擴散到全身,所以最好還是使用含有藥物成分的專用沐浴乳,才能清潔到容易被忽略的小地方。

猜你喜歡的文章猜你喜歡的文章

人與貓都會中標的「貓癬」,高達80%的貓咪皮膚病都是因為它!

台灣濕氣重又悶熱的氣候,常引發寵物貓發生於皮膚的大小疾病,而其中貓癬就是最麻煩、容易反覆發作的黴菌染感類型,貓癬傳染人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以下我們將簡單介紹為什麼感染貓癬如此棘手、又該如何治療與預防,讓各位貓奴順利保護自己與貓咪的人身安全!

貓咪好可愛,養起來容易嗎?新手養貓的注意事項!

貓咪圓滾滾的大眼睛和毛茸茸的耳朵,走路時晃啊晃的小尾巴,都讓人忍不住直呼「太可愛了!」因此每每在網路上看到送養文,或是路邊的親人貓咪時,許多人都會思考要不要收編。但是可愛貓咪養起來真的容易嗎?身為新手養貓有以下注意事項,接著看下去吧!

新手貓奴全攻略!養貓必備的各種知識與物品

養貓前有很多需要購買的物品與必備的知識,不管是想收編、領養還是其他方式,新手養貓難免興奮又緊張,不過不用擔心,這篇文章整理好新手貓奴的全攻略,讓大家在養貓的路上可以更加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