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皮膚病大全!一次認識5大常見狗狗皮膚病及預防方式!

狗狗皮膚病大全!一次認識5大常見狗狗皮膚病及預防方式!

台灣氣候較為潮濕,家中狗狗身上是否曾經發紅或膿包,甚至出現小小的丘疹?主人們若有觀察到疑似皮膚病的症狀,千萬要特別留意,只要皮膚有出現小小的症狀都有可能是已經得了皮膚病,若不好好處理有可能會引發其他皮膚相關疾病。 尤其狗狗們因為需要經常散步有較多外出機會,身上也更容易有髒污或灰塵沾染,若沒有定期清潔,將很容易得到皮膚疾病。若家中狗狗不幸得到皮膚病,該如何治療及照護呢?本篇也會教各位飼主們,如何仔細地觀察狗狗皮膚狀況,及早發現心愛的狗狗皮膚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

1、局部區塊發紅、出現丘疹膿包

不管是短毛犬種還是長毛品種,多數的狗狗均有毛髮覆蓋身體,也因此平時我們較難看到狗狗毛髮底下皮膚的顏色。一般而言,狗狗的皮膚顏色應是淡淡的粉紅色,當身體上部分區域開始泛紅、發紅,甚或是出現小小的紅疹,表示該區塊皮膚出現發炎的情形。

2、小區塊脱毛

如果觀察到家中短毛狗狗身上特定區塊毛髮掉落,並逐漸往周圍擴散,開始可以看到粉紅色的皮膚,也必須留意是否得到了皮膚病。長毛狗狗由於毛髮較長容易遮蓋住患部,無法一眼即看出該部位有落毛的情形,因此建議飼主們可以透過平時替狗狗梳毛時,將毛髮撥開來以好好觀察身上是否有部位禿毛。另外,換毛季時很容易忽略狗狗身上發生異常脫毛情況,這部分也需要多加留意。

3、經常舔拭相同部位

對健康的狗狗來說,舔毛是相當正常的行為,不僅可以清潔身體,對部分狗狗而言,是舒壓行為,而有些狗狗舔毛純粹只是為打發時間。因此,若家中狗狗舔毛的頻率正常,則無需特別擔心。但若經常反覆舔拭某個部位,直到該區塊開始泛紅甚至是流血,這時就必須特別留意,有可能是因為狗狗身上的該部位,已經罹患皮膚疾病,導致狗狗們搔癢難耐,或想要清潔,因而不斷重複舔拭此部位。

4、搔癢次數多得異常

狗狗若得到皮膚疾病,其中一個觀察要點是搔癢頻率。正常情況下,每天搔癢2-3次實屬正常,但如果持續搔癢不停,並且狀況持續1-2天以上,便有可能是罹患皮膚疾病的前兆。另外,若狗狗平時不會摩擦牆角來抓癢,突然在地上打滾或摩擦牆角,也有可能是因為皮膚病導致搔癢難耐。

5、體味異常

狗狗們身上的味道若有出現變化也必須特別注意!某些品種的狗狗,如:鬥牛犬等,天生油脂分泌旺盛導致體味較重,除此之外,一般的狗狗在正常情況下體味並不會突然變得非常重。若是體味突然變重,有可能是因為黴菌感染,造成皮脂分泌失常所導致。若有嗅到異常情況,還是建議儘早治療以避免更嚴重。

人類世界常見的皮膚病「濕疹」,狗狗也會得嗎?其實在獸醫學中,並沒有濕疹這個病名。當狗狗們因為搔癢造成皮膚上出現小丘疹,這樣子的症狀及外觀與人類得了濕疹時非常相似,因此獸醫師在診療時為了方便解釋及理解,會用濕疹來與飼主們解釋以幫助理解。

在台灣,常見的狗狗皮膚病,除了基因遺傳導致的「異味性皮膚炎」,對環境過敏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等等之外,還有因為「黴菌感染」或「外寄生蟲感染」造成的皮膚疾病。以下將會簡介5大常見的狗狗皮膚病及其治療方式:

1、 毛囊蟲感染

毛囊蟲是狗狗身上的蠕形蟎蟲,平常就寄生在狗狗的毛囊或是皮脂腺中。日常生活中,由於毛囊蟲的數量低因此並不會致病。一旦狗狗身體免疫力下降或健康欠佳時,這些毛囊蟲們便會伺機大量增生進而引發感染。

感染初期症狀是掉毛、皮膚紅腫或皮屑增多等,容易出現在狗狗的眼睛周圍或口鼻的四周範圍。至感染後期,病灶部位將有可能擴散到背部或四肢。毛囊蟲感染會造成狗狗皮膚搔癢,也因此在抓癢過程中,容易併發其他狀況或細菌感染。所以有時毛囊蟲感染造成的病灶或傷口較為複雜,需經獸醫師診斷才有辦法判別原始病因。

治療上,通常會給予專門對付毛囊蟲的外用藥或是基本的廣效性殺蟲藥,以初步殺死寄生蟲。廣效性抗蟲藥是內服藥,是最常用來對抗狗狗體內寄生蟲感染的藥物。使用上需留意不過量,因為這類藥物通常毒性較高,若過量有可能導致狗狗們中毒,連飼主都有中毒的機會。

2、過敏性皮膚炎

就跟人類一樣,狗狗也可能因為對食物或環境過敏,進而引發皮膚脫毛、發炎、紅腫或搔癢等症狀。當狗狗天生體質對特性東西過敏,就有可能發作,或是因為身體免疫力下滑,使得過敏較容易發作。也因為過敏是體質或免疫力下降引發的問題,所以絕大多數無法完全根除。治療上,會以減緩皮膚不適症狀為方針,並且建議飼主們盡量移除會讓狗狗過敏的事物或其他環境因子。

3、嗜舔性皮膚炎

嗜舔性皮膚炎顧名思義是因為狗狗們反覆舔拭同一個部位所導致的皮膚發炎症狀。通常嗜舔性皮膚炎是因為狗狗罹患其他皮膚疾病,而導致皮膚搔癢難耐,狗狗們因而摩擦或反覆舔咬,所導致皮膚發紅或紅腫等發炎情形。好發部位常以狗狗容易舔拭到的區位為主,像是小腿前側或大腿內側。治療上需要先找到是什麼樣的狀況導致狗狗反覆舔拭該部位,先解決根本的皮膚問題,降低搔癢次數後,嗜舔性皮膚炎大致上就能得到改善。

4、異味性皮膚炎

狗狗的世界中,也有異味性皮膚炎?!異味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且造成此疾病的原因多而複雜。通常是由於這些毛孩們的皮膚保護功能較弱,或有經常性的慢性皮膚炎,對環境變化或過敏原也較敏感,進而引發細菌感染。異味性皮膚炎發作時,會使得皮膚搔癢難耐,因此會讓狗狗不自覺地抓癢,有可能進一步導致紅腫或破皮的傷口。有時候,也因為細菌叢生,混和感染導致產生膿包。

如前面所提及,異味性皮膚炎是遺傳性疾病,通常有這樣疾病的狗狗在6個月到3歲之前會出現第一次症狀。雖無法完全根治,但可從生活中改善狗狗體質,包含適當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跟皮膚保護功能。急性發作時也必須給予治療藥物。日常洗澡需留意使用溫和不刺激的洗劑,不讓香精或其他添加物擾亂皮膚保護系統。

5、趾間炎

趾間炎又稱「趾間膿皮症」或「足皮膚炎」,是好發於狗狗腳趾間的皮膚炎,常見的症狀有紅疹、膿包以及搔癢,嚴重之時可能會因過於疼痛,導致走路跛腳。治療方式為給予外用藥膏,建議飼主們平日多注意狗狗趾間清潔,洗澡後盡量吹乾以維持趾間乾爽。

1、定期使用預防寄生蟲的藥物

為預防寄生蟲感染引起皮膚病,可定期為家中狗狗點用抗寄生蟲的外用藥膏,除預防寄生蟲外,也可同時預防跳蚤、壁蝨等寄生蟲。

2、選用溫和洗潔劑、定期洗澡梳毛

一般來說,建議狗狗們每個月洗一次澡,但若外出頻率較高,且有沾染較多髒汙,出外回來後亦可在家中簡單清潔洗澡。定期幫狗狗洗澡的好處在於,清理糾結老舊毛髮、清除表皮髒污及皮屑,也可於洗澡當下好好觀察皮膚狀況是否正常。另外飼主們也需留意選用溫和不刺激的洗毛精,以避免過度刺激狗狗皮膚。

3、補充脂肪酸修復皮膚屏障功能

可定期讓家中狗狗補充適量的脂肪酸,例如Omega-3和Omega-6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可以幫助維持其皮膚和毛髮的健康,促進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可以考慮鮭魚、沙丁魚、亞麻籽、南瓜子、藍莓、菠菜等食物,皆富含脂肪酸。然而過量的脂肪酸會對狗狗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建議補充脂肪酸前可先諮詢獸醫的意見,並依照推薦的用量食用。

4、維持家中環境清潔

環境中的灰塵、黴菌和寄生蟲等等都是可能造成狗狗皮膚炎的因子。主人們可以定期清潔狗狗平時較常接觸的狗窩、毛巾或地墊等,以盡可能降低外寄生蟲、黴菌孢子和塵蟎等過敏原。

猜你喜歡的文章猜你喜歡的文章

貓咪發燒要馬上看醫生嗎?一篇掌握貓咪發燒症狀、原因及照顧方式!

貓咪本身的體溫就比人體高,那您有想過貓咪發燒要怎麼判斷嗎?上網查詢網友的做法,可能會看到有些飼主習慣先觀察一兩天看貓咪發燒症狀有沒有減輕,可千萬不要被誤導。其實貓咪發燒不一定是小毛病而已,也可能是其他病因所引起的。

狗狗腸胃炎會自己好嗎?快速了解狗狗腸胃炎的症狀、治療及照顧指南!

狗狗會拉肚子?!今日帶愛犬去散步時,竟發現狗狗竟然有輕微腹瀉的跡象。遇到這種情況,飼主們可千萬別大意!你家的汪星人可能是得了狗狗腸胃炎!狗狗腸胃炎發生在較年輕的狗狗身上,可能只會出現輕微的嘔吐、腹瀉,但若老狗狗不幸得了腸胃炎,嚴重的時候有可能引發血便、持續嘔吐等危急狀況。因此今日在本篇文章將為各位主人介紹狗狗腸胃炎的相關資訊,從發病原因、出現症狀到治療方式,一次提供你絕佳的照顧指南!

老了就會得心臟病?狗狗心臟病的風險族群、症狀與照顧方式一次了解

狗狗就像是我們的家人,在我們心情不好或是不舒服時總陪著我們,但牠們不會講話,生病了卻總難以察覺,如果家中狗狗有心臟病應該怎麼治療跟照顧?與其擔心,不如看看以下文章,讓寶貝可以陪我們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