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動物會得毛球症?症狀、治療與預防毛球症該怎麼做

哪些動物會得毛球症?症狀、治療與預防毛球症該怎麼做

因為貓咪天生愛乾淨,自身清潔的方式就是舔毛,時常可以看到貓咪吐毛球的情況,許多人聽到毛球症第一個都會想到貓咪。然而其實狗狗、兔子、鼠類等有毛的寵物都會得毛球症,對於不了解毛球症的人,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其症狀、治療與預防方法有哪些。

毛球症(hairballs)的正式醫學名詞為trichobezoars,是一種因為毛髮進入腸胃無法被分解,造成嘔吐、便祕或是阻塞等危急反應的症狀。

造成毛球症的原因為動物舔毛時將毛髮吞入腸胃,越積越多以後因為無法被消化、分解、排出,最後形成毛球導致便秘,或是刺激腸胃而嘔吐、發炎甚至堵塞,嚴重需要靠開刀才能取出。

對貓咪來說,用舔毛來整理自己是天生習性,而像是狗狗、兔子、鼠類等有毛的動物,可能因為愛乾淨、換毛期或是焦慮、壓力、憂鬱等狀況頻繁舔毛,最後形成毛球症。

常見的毛球症症狀有食慾不振、精神不佳、便秘、嘔吐或乾咳,若家中毛小孩有上述狀況並持續一陣子,就很有可能是毛球症。

而毛球症的嚴重症狀為腸梗塞、腸套疊,這時候就一定要進行開刀,將毛球取出來,對寵物來說相當痛苦。

一般而言動物因為整理、清潔,一定會吞入毛髮,但是什麼樣的情況才容易引發毛球症呢?

1、換毛季

動物的換毛季約在春、秋兩季,差不多是3至4月跟9至10月的時候,因為換毛的關係,會舔入比平常更多的毛,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引發毛球症。

2、鮮少整理毛髮

鮮少整理毛髮的原因可能是肥胖、懶惰,這時累積了過多不必要的毛,在一次舔毛清理時吞入,就可能形成毛球,變成毛球症。

3、環境髒亂

對於動物而言,最自然的清潔方式就是舔毛,而環境髒亂會使牠們的毛髮打結,這時吞進去的毛髮就已經糾結成球,更容易引發毛球症。

4、壓力、憂鬱

壓力過大、憂鬱、焦慮等症狀會使動物頻繁舔毛,這時吃進去過多的毛髮,就可能為引發毛球症。

5、生產過後

生產過後除了可能演變成產後憂鬱、心理疾病而頻繁舔毛外,也因為要舔拭小孩的身體,進而吞入更多毛髮,這也是容易造成毛球症的情況之一。

6、皮膚病

對於有皮膚病的動物而言,因為搔癢或是疼痛,牠們會比一般健康動物更常舔自己的身體,此時就有可能將毛髮吃進肚子裡,引發毛球症。

動物一旦得到毛球症,就會相當不舒服甚至需要開刀治療,傷了家中寶貝的身體也傷了主人的心跟荷包。因此,為了寵物的健康,我們可以做以下的動作來提前預防,以避免寶貝們得到毛球症。

1、定期為寵物梳毛

  貓咪天生有舔毛梳理的習慣,很容易把毛髮吞下肚,有些狗狗、兔子也會因為愛乾淨或是其他情況舔毛,主人可以用專門的梳子為寵物定期梳毛,幫牠們把多餘的毛梳掉,以預防毛球症。

2、增加寵物攝水量

  1. 增加寵物攝水量

  毛球症的主要成因是毛球阻塞,但有些動物都不喜歡喝水,這時可以透過在水中加入肉味、零食的方式來增加寵物的攝水量,促進腸胃蠕動與排便,將肚子裡的毛球排出來。

3、讓寵物適度運動

  讓寵物適度運動跟增加寵物攝水量的原理相似,都是為了促進腸胃蠕動,讓肚子裡的毛球能順利排出來。此外,運動可以改善家中毛寶貝的情緒,放鬆牠們的心情更能沒有壓力的排便,也能減少無故舔毛的習慣。

4、適量補充纖維素與營養補充品

  市面上協助排毛的產品有化毛膏、化毛粉以及一些營養品,我們也可以自行準備南瓜、地瓜泥或是小麥草等富含纖維素的天然食物,達到日常保健的效果,以預防毛球症。

猜你喜歡的文章猜你喜歡的文章

貓奴必備的逗貓玩具 – 逗貓棒!如何才能正確逗貓

在養貓前相信大家都做足功課,知道「逗貓棒」可以說是貓奴必備的逗貓玩具,並設下每天至少花多少時間來陪貓咪玩耍的計畫。但是為什麼貓咪喜歡玩逗貓棒呢?如果小貓會怕逗貓棒怎麼辦?以下就要告訴大家逗貓棒的正確使用方式,並且介紹各種逗貓棒款式,讓大家找到最適合家中貓咪的逗貓玩具!

親人萌貓好可愛!友善的「貓咪親人訓練」3+1階段

想讓貓咪變得親人不僅僅是靠餵食,更要進行適當的社會化訓練,讓貓咪習慣人類的陪伴與互動。部分天生性格親人的貓咪可能更容易成為黏人貓,因為牠們本身就對人類比較友好和親近。然而,對於天性較膽小和敏感的貓咪來說,建議不要勉強牠們改變,避免增加貓咪的壓力和不適。尊重貓咪的個性,給予牠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適應人類的存在,是建立起貓咪與人之間良好羈絆的關鍵。

狗狗罹患分離焦慮症怎麼辦?解析狗狗分離焦慮的原因,透過8種方法舒緩毛孩的焦慮緊張感!

各位狗奴們,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出門後,狗狗經常不斷吠叫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並且望向門口凝望呢?根據這種情況研判,你家的狗狗很有可能是罹患了狗狗分離焦慮症(Separation Anxiety)!不過究竟什麼是狗狗分離焦慮症呢?本篇文章將剖析什麼是狗狗分離焦慮症,並解釋造成狗狗分離焦慮症的原因及症狀,以及當狗狗出現分離焦慮症時,飼主可以怎麼處理,讓我們一起緩解狗狗的分離焦慮症吧!